洪恒飛 科技日報記者 江耘
時值盛夏,置身于湖州德清的下渚湖濕地,可感受“綠野仙蹤”的奇幻意境。
值得關注的是,德清縣通過創建“生態綠幣”機制、推行濕地碳匯交易等舉措,積極構建生態保護綠色金融支持體系。
引入金融活水,守護生態底色。在湖州,這并非個例。
近日,湖州市印發《金融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》(簡稱《實施意見》),明確提出從產品服務、組織機構、激勵政策、風險防范、合作交流等5個方面構建生物多樣性金融服務體系,加大金融對生物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與利用的支持力度。
建立項目清單 統籌推進生態系統保護
作為國家首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之一,湖州具備一定生物多樣性基礎,是朱鹮、中華秋沙鴨、銀縷梅等國家重點野生保護動植物的棲息地,物種與種質資源豐富。
《實施意見》提出,要繪制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區域圖,對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區域的經濟活動開展分區分級管理;建立生物多樣性友好型項目清單,統籌森林、濕地、河湖等重要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工程。
據湖州市生態環境局介紹,2021年湖州新增11075畝國土綠化面積,森林覆蓋率達48.23%,建成國家級森林公園2個,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0.7平方公里。安吉縣成為浙江省級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。
“湖州圍繞廢棄礦山生態修復,以礦山修復預期收益為依托,開發‘綠色礦山貸’‘礦地綜合利用采礦權質押貸’等綠色金融產品,累計提供綠色融資38.6億元,支持廢棄礦山修復382座、復綠2.5萬畝、復墾耕地3.1萬畝,已成為國家級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?!焙菔薪鹑谵k相關負責人介紹。
圍繞創新多元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,湖州此前已設立總規模541億元綠色產業基金,累計創新綠色金融產品141款,發行綠色債券47單306.7億元。根據《實施意見》,當地將引導更多的金融資源配置到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行業。
舉措基于自然 可持續開發生物資源
安吉縣擁有毛竹林87萬畝,受市場環境變化影響,毛竹價格從曾經的40元/百斤降至約19元/百斤,加上采伐成本增加,竹農養護竹林的積極性大幅下降,竹林曾一度拋荒嚴重。
近兩年,安吉縣以全國首個縣級竹林碳匯收儲交易平臺為載體,暢通竹林碳匯內循環,全力對接CCER系統核證。截至去年年底,當地已完成首期竹林碳匯收儲14.24萬畝,合同總金額7230.79萬元。其中,碳匯收儲金和竹林碳匯增值產生凈收益的80%將反哺給村級合作社。
《實施意見》提出,要支持基于自然解決方案的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,保障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。時下,發掘生態碳匯價值,成為可持續開發生物資源的有效舉措。
記者了解到,湖州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融入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工作體系,重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、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等重點領域,強化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,正在提升生物多樣性友好型生產經營活動的金融服務質效。
2020年6月,湖州市多部門發起成立長三角生態能源碳匯基金,倡導企業、公眾以“購買碳匯”的低碳方式支持植樹造林、濕地保護等碳匯公益項目,現已陸續建成湖州梁希國家森林公園、南太湖碳匯林、碳匯主題公園等10個合作基地,植樹造林面積23.5畝。
《實施意見》還提出,要著力支持具有協同效益的綠色低碳企業、項目和技術,協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應對氣候變化。
談及《實施意見》,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認為,對金融機構而言,要鼓勵創新金融產品;同時完善對生物多樣性影響的評價機制,保證信息透明度。